選購相機與鏡頭的時候 很多人都會單純比較照片畫質例如 發色 純淨度 銳利度 但是真正拿著相機 去衝鋒陷陣的時候畫質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畫質如果單就畫質,規則非常簡單一年半以上 同樣感光元件大小 新的會比舊的好 一年半內 當然是大片的好 例如: 50D,500D 同為樣APS-C的CMOS大小 單就畫質而言 500D的低光高ISO就會比50D好 科技是殘酷的 但是打破年份的話 那就另當別論 例如 550D的ISO表現可能就比5D好 雖然5D是全幅的 但是科技是殘酷的 畫質之外另外機身當然不是只有比較畫質 還有速度與操作性許多值得紀錄的畫面都是轉眼即逝 若要能夠抓住感動的那一刻 機身的速度和操作者的操作便利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對焦速度老實說如果你是熱愛中央構圖 那其實每一台都一樣如果是光源充足下,其實有沒有十字對焦 其實也差沒有太大 但是低光源就有差了 十字對焦點明顯的比非十字對焦點來的快一點 連拍速度如果你喜歡拍運動,拍鳥類 那高速連拍一定對你有很大的幫助連拍速度的單位是 fps 也就是 frame per second 每一秒的張數 一般而言都設定在 低階3~4.5fps 中階 4.5~7 fps 高階 7~12 fps 連拍速度提升 抓到感動的瞬間機會也會大一點點 另外值得注意的地方是SONY的連拍速度 例如 SONY A550 這台相機所謂的7fps連拍並不是全部都7fps 很特別的SONY設定 單一焦點相同曝光(就是不追焦,不隨環境改變曝光的無腦連拍)才有7fps 如果打開追蹤焦點瞬間降低為4fps 此情況在Canon/Nikon都不會發生,多少fps就是多少fps 對焦點分布對焦點的分布情況決定了使用者構圖的速度與可靠性以及運動追蹤的可靠性基本上如果分布的要廣的話只能夠選擇APS-C機種或是M4/3系統 全幅機的機種對焦點分布都不廣 延伸閱讀: Canon 1Ds3 5D2 50D 對焦點比較 機身按鈕配置對於機身按鈕配置其實很見仁見智不過很通用性的 低階的鍵盤配置就是會比中高階差 例如 低階大多都是十字選擇鈕與大片的LCD而沒有機頂LCD 缺點在於十字選擇鈕的操作速度遠低於雙滾輪選擇配多方項選擇鈕 例如切換個功能低階機種可能要按個五六下 中高階可能按個按鈕轉個轉盤就搞定了 速度差異之大 另外各家按鈕配置也大不同 Canon按鈕集中在右手, 單手操作性高,簡單易用 Nikon按鈕分布雙手, 而且按鈕繁多,若是熟悉按鈕 切換速度可以非常快 機頂LCD則是不用一直看大LCD 可以很快速的掌握所有設定 並且更省電 翻轉螢幕翻轉螢幕超棒的啊~可低角度取景,自拍~ 可惜只有部分機種有 |
觀念 >